查看原文
其他

美轮美奂!快来揭秘浙师这家非遗“梦工厂”

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2-05-17



编者按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当有趣的ZJNUers遇见“宝藏”老师这就是我们向往的课堂!
本期官微推出新栏目#向往的课堂#带领大家近距离体验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课程文化同时也欢迎大家留言推荐你所喜爱的浙师课程我们一起去探秘!


当非遗文化遇上现代时尚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用石头来展示二十四节气

新昌调腔做成表情包

女书做成耳环

鱼皮作画

……


《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这门课上

同学们将非遗文化从博物馆中“请”出来

将非遗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蹭课!


一堂“玩”出来的课


在浙师大的手工制作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围坐一桌,共同设计着一套文创产品,现场讨论声、电钻声、钢锯声此起彼伏。“老师,能帮我们修改草图吗?”“老师,我们需要电钻!”“老师,木头该怎么锯?”任课老师王陈辉忙得不可开交,他辗转于各个小组,与各组同学交流设计方案,帮助修改、打磨设计图纸,传授制作工艺,给予专业指导,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为了传承好、发展好优秀的非遗文化,浙师大文传学院自2015年起开设《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相关课程,师生们将非遗元素融入课堂,创新设计理念,结合现代设计语言让非遗焕发新活力。提到教学初心,王陈辉介绍道:“我们希望同学们在亲身体验文创产品从想法到实物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文化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艰辛。”


选定非遗项目,调研生存现状,挖掘设计灵感,提炼产品主题,制定营销方案……直到大家都化身为“能工巧匠”,产品慢慢开始成型。这些过程在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刘心怡所在的小组选择以“海盐滚灯”为题材制作产品。“我们想做首饰,并将五行元素融入其中。”他们在课上修改设计图纸,一笔一划勾勒出许多样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找出了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所对应的材料,并确定了产品的一系列用途。王陈辉告诉同学们,设计文创产品除了要融入非遗元素之外,还应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产品的消费价值。


《腔调》(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被认为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即余姚腔的唯一遗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学们根据新昌调腔中的不同人物性格特点,来制作不同口味的茶叶。加入花椒或薄荷叶,通过味道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将戏曲人物做成表情包,让有距离感的面具变成可爱呆萌的网络表情。坚守内核、创新形式,这是同学们对非遗文化更为深刻的理解。


《调小喵》(新昌调腔)


除此之外,把南京绒花设计成装饰品,用鱼皮绘制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画,用石头来代表二十四节气,把古筝雁柱顶部镶嵌的牛骨置换成具有较高硬度的活字并刻上 “宫、商、角、徵、羽”五音文字……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凝聚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也承载着王陈辉老师的非遗文化传承理念。


《鱼雅》(鱼皮画)


一次“痛并快乐”的创作历程


在王陈辉眼里,创作非遗产品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既有动手的乐趣,也有无数次试错的经历。六年来,他始终陪伴着学生,同他们一起经历创作的艰辛,也一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同学们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套产品下来,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在制作南京绒花时,同学们从网上买来材料,再一遍又一遍地回放制作教程,数次失败和精心打磨后,终于凝结出一朵小小的绒花;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为了完成瓯塑的创作,有同学特地到温州拜师,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下潜心学技艺......




瓯塑设计图


《江南调》(瓯塑)


湖南江永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特为女性存在的文字,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其形态复杂,想要将其做成实物,不仅要对女书文化有着充分的理解,还要有将想法落地的精湛技艺。在设计以“女书”为主题的文创时,同学们制作出的作品大都不尽如人意。一次次的失败,让小组成员一度陷入瓶颈。后来,他们求助于工匠,选择用925银锻造出精美的女书文字,再配上其他部件做成耳饰。最终,制作出的8副耳环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在展览上全部售出。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闪亮的火花,鲜为人知的女书文化逐渐走近现代生活。

  

《秘语》(女书)


尽管投入大量心血,仍然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前期天马行空的想法被扼杀在摇篮里,一些小组不得不从头开始,心中的挫败感油然而生,小组成员甚至会抱头痛哭。但王陈辉对失败予以包容,并鼓励同学们再次尝试。在他的引导下,每个人都像写日记一样记录过程及时总结反思

他曾调侃自己成为了学生的“投资方”,出资做耳饰、花钱买材料、购下学生卖不出去的作品……只要学生有需求,他都会慷慨解囊。


非遗作品展走进武义县俞源村


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们的心血终能得到回报。每到结课时,一场作品展就是这门课程的最美答卷。他们的作品展曾走进武义县俞源村的宗祠,让古村落焕发出年轻的生命力;他们也曾将展览办在校园,收获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于交流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首批试点院校,浙师大承办了教育部非遗研培工作,每年都会对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非遗传承人内心都很纯粹,他们大多专注于非遗技艺本身。王陈辉开设《非遗创新和品牌》课程,帮助非遗传承人建立起产品、受众、文化的思课程从品牌角度切入,融入当今市场的品牌思维,将现代人的生活与非遗技艺间建立更好的链接。



王陈辉的学生里,有的成为了瓯塑的非遗传承人,在非遗研究领域继续深造;有的在县市非遗中心工作,于更广阔的天地赓续非遗薪火......“非遗传承要保持非遗文化的内核不变,为其赋予新时代的内涵。我们的使命就是,让非遗回归生活,让年轻人了解非遗、参与非遗、喜欢非遗。”


“老师,这门课你还在亏钱吗?
虽然确实还在亏钱,但是亏得很满足!”

一届届同学们的作品素材

保存在王陈辉老师的电脑里

时不时点开看看

课堂的点滴回忆历历在目


期待这门课能激发更多的创意与巧思

通过更多的浙师学子

将匠心代代传承

让非遗文化在现在和未来

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书记金句”专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文字 | 陈雨欣 汪冲 肖雨

图片 | 王陈辉 部分来源于课程作业

今日编辑 | 丁敏婷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往期回顾



为浙师非遗传承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